專題研究

里山藝術的創生實踐 -日本第一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 田野調查記錄

2019/04/12

里山藝術的創生實踐
-日本第一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
田野調查記錄

2017年7月

壹、導言
   
   在2010年的「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中,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與日本環境廳正式宣布「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推動在生產、生活與生態的永續目標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農業地景。日本在二次戰後,國內經濟高度發展,產生了人口都市集中化與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再歷經經濟泡沫化與高齡少子化的階段,日本的鄉村多數呈現過稀與衰敗的現象,在里山精神的啟發之下,北川富朗教授開始推動以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藝術行動,透過藝術家與居民的參與,藝術文化觀光的地域活化方式,期望重塑地方價值與找回長者的笑容。從2000年開始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10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再到2017年的第一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透過里山藝術行動的美學實踐,體現藝術的社會價值與普世精神。

一、日本大地藝術祭的源起 
   日本在二次戰後,開始面臨高度經濟發展之下,鄉村人口外流而「過疏化」的現象,地方產業與活力漸漸衰退,且在1994年後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國家。199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開始執行一連串的地方活化計劃,在1999年開始所謂的「平成大合併」,由政府主導過稀化的鄉鎮市合併。東京藝術大學畢業的北川富朗先生故鄉-新瀉縣也面臨被合併的問題,因此開啟了以藝術開創地方的念頭與計劃,剛提出大地藝術祭的想法時,受到民眾對現代美術觀念的反彈,認為美術是少數人所欣賞的東西,而北川富朗先生受到日本思想家鶴見俊甫及柳宗悅的影響,以限界藝術論及民藝論的觀點,提出了透過藝術發現人與土地的力量、串連人們之間的協同合作模式,以藝術改變鄉村,並帶來地方創生的機會,而2000年北川富朗策畫的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成為藝術祭振興地方文化與經濟的模式開端。
二、地方創生的社會實踐
   2010年開始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另一個以大地藝術祭實踐地方創生的重要成功案例,由香川縣政府、福武財團與民間團體單位等共同組成執行委員會,結合「產、官、學、民」的力量為當地帶來每屆百億日圓以上的經濟波及效益,2016年為139億日圓,與2013年相較成長了5.3%,主要的文化觀光消費者為來自香川縣外的訪客(含國外訪客),佔整體訪客人數的68.9%,較2013年人數成長了2.9%,而藝術祭的國外訪客人數之中,以中港台三地呈現大幅成長,其中中台兩地的兩屆相較成長皆超過8%以上,三地人數佔比約為整體的60%以上,台灣就佔了整體國外訪客人數的35%以上,因此亞洲鄰近國家的訪客數成長,是藝術祭經濟波及效益提升的重要關鍵,文化觀光確實為地方經濟帶來新活力。此外,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地方創生實踐,還有重要的三個影響因素:社區營造、藝術祭志工隊兩者的地方長期深耕,以及公益法人財團-福武財團的地方事業經營。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官方在推動藝術祭的角色,並非預算來源與規劃的主導者,而是扮演與產、學、民三方共同協力合作的參與者。

三、近年日本大地藝術祭發展概況
   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成功模式與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計劃的影響之下,十年來日本區域性的藝術祭快速發展,而強調里山精神的大地藝術祭,其策展模式與內容也開始不斷擴展與差異化。例如;南條史生策劃的茨城縣北藝術祭,透過結合數位科技、VR與合成生物學等科技藝術,除了增加藝術祭作品的創新度,同時也讓人反思科技與環境間的關係議題;青森縣南津輕郡則以稻田藝術為主題,利用稻田作為畫布,呈現巨大精緻的繪畫藝術作品;鹿兒島縣的種子島為當今日本最大的宇宙航行基地,為促進地方活化所舉辦的種子島宇宙藝術祭,將藝術結合太空與未來的策展主題,相當具有地方特色與獨特性。

四、台灣的日本經驗學習問題
   台灣從1994年開始學習日本經驗,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歷經20多年的努力成果,人民的地方意識與文化認同已具相當程度,同時近幾年也因為文創產業發展的影響,師法大地藝術祭來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活化地區經濟的風潮興起。然而我們必須再反思的是,透過舉辦大地藝術祭想達到的地方創生與里山精神目標,是否真正產生了實質且長期的效益,還是最後只能成為地方的短暫觀光熱潮,然後退燒?日本經驗背後更深度的意涵與作法,我們是否真正理解?透過日本大地藝術祭的實地調查與參訪,深入探究地方文化資源,瞭解居民及里山之間的生活脈絡與關係,地方藝文培力的情況,進而探究出藝術祭永續發展與地方創生的真正效益與價值。

 

貳、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

   本次田野調查方法採質性觀察記錄方式,進行原始初級資料的廣泛蒐集,並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表」為調查工具,以「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分為「人、文、地、產、景」五大項目盤點記錄地方文化資源。文化雖屬抽象價值觀與資源,然實踐對象為具體的人或物,因此可做為被調查的對象。地方文化資源盤點可從「地方文化型式」及「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兩個類型進行盤點分析,地方文化型式是將人、文、地、產、景五大類,與地方藝術、地方生活、地方價值與地方符號等項目進行交叉盤點;以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鏈角度,則是與資源類型、生產過程、產品與消費活動等項目進行盤點。為深入瞭解大地藝術祭如何運用在地文化資源,以達到地方活化及提振地方產業經濟的目標,本次田野調查以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與分析。
   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舉辦時間為2017年6月4日-7月30日,共57天,本田野調查時間則為2017年7月11日-7/15日。

一、藝術祭活動概要
第一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舉辦地點為大町市,活動範圍包含大町市境內的源流區域、仁科三湖區域、市區街道區域、東山區域、水庫區域等五大展區。


活動名稱: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2017 ~信濃大町 食與藝術之迴廊~
   策展主題:水-源流、木-樹木、土-地殼、空-蒼穹
   舉辦時間:2017年6月4日-7月30日,共57天
   舉辦地點:日本長野縣大町市
   主辦單位: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典實行委員會
   總監:北川富朗
   藝術祭舉辦區域:源流區域、仁科三湖區域、市區街道區域、東山區域、水
   庫區域,共五大會場展區
   作品件數:36件
   活動方式:門票-活動護照的集章方式,參訪五大會場展區作品
   作品內容:地景藝術靜態作品、音樂與舞蹈等動態藝文活動等

二、藝術祭地點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說明
   大町市(Omachi)位於日本長野縣西北部,長野縣為內陸地區,因此昔日民生物資如鹽、海鮮等需從日本海側運送至城市,大町市便是必經之地,同時也是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的玄關口,是前往知名景點-黑部水庫的重要交通據點。市區海拔約為700多公尺,屬於內陸型氣候,以擁有豐富的溫泉、山岳及湖泊等自然資源著名,2001年宣布為山岳文化都市,2012年居住人口統計約為29,000人,然而因為人口老化與過疏化嚴重,2014年時被日本創成會議(Japan Policy Council)列為消滅可能性都市之一。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蘊育出當地優良的農畜特產與傳統美食,因此食文化也是大町市重要的文化資源之一。

三、藝術祭舉辦方式
   以活動護照做為門票收入販售,透過尋寶沿點收集蓋章的趣味方式,參訪五大會場區域作品,作品包含靜態的地景藝術創作、當地人文自然景點名勝,以及以地方表演者或藝術家為主的動態音樂會、舞蹈表演或當地人文生活講談會等。透過藝術祭的舉辦方式,等於造訪整個大町市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文化資源。

四、活動會場與作品說明
   藝術祭展區按照當地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分為五大區域,介紹如下:
1.源流區域:為北阿爾卑斯的山區雪融水流經區域,也是前往黑部水庫的交通關口,大町溫泉鄉便位在此處,本區也是大町市重要的豐富自然資源地區之一。區域內的藝術祭作品也多與當地民間文化傳說及自然環境有關,例如#21「山之歌」將山視為創造事物之地,呈現出山的量感與傳說故事的意境。#20「ACT」則是利用大町溫泉鄉公園的劇場舞台,讓參訪者體驗上台時的行為會是什麼,與被注視的角度感受,同時可聽見許多不同容器而發出的水聲,與溫泉鄉旁的鹿島川滔流水聲相呼應。

2.仁科三湖區域:仁科三湖即為木崎湖、中綱湖及青木湖構成的區域,位於「鹽道」的歷史道路上,湖光山色且水質清澈。木崎湖設有遊湖釣魚休閒區,而青木湖與中綱湖鄰近則有冬季滑雪場。本區作品如#27「雲結」是由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完成,表達雲與湖相結合,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扶持與連結,同時也具有山融雪水從湖回歸天空的自然循環關係;#24「罩紗的另一端」則是藝術家感受到木崎湖旁的空屋處處,透過披蓋紗網已無"靈魂"的空屋,對鄉村人口過稀而可能消失的社會議題作出回應。

3.市區街道區域:大町市市區主要街道以JR火車站為中心而發展延伸,並有許多在地特色料理店及陶藝店,展現當地的飲食及人文風情。藝術祭的策展主題訴求即為信濃大町-食與藝術之迴廊,因此在本區可體驗到食文化與當地自然環境、豐饒物產跟工藝藝術之間的連結關係。值得一提的是本區來自台灣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6「我在大町遇見一本書」,在街巷裡設計了一間小而美的書店,店中有許多古書換上新書皮,以及不同國家語言的書名,呈現另一種意外的讀書樂趣;而市區街道的許多商店外面,擺放居民捐贈的二手書供人借閱與歸還,是很有意義且頗具創意的「街中圖書館」。
4.東山區域:大町市東邊為資源豐富的山林所構成,而鷹狩山頂的鳥瞰大町市與靈松寺為本區的主要景點,同時也是當地的健行路線。作品#30的「信濃大町實景舍」以建築空間設計來呈現窗外的大町風光,而藝術家在#31「無限折之枯山水 鷹狩」作品中更是運用高超的摺紙藝術,呈現大町的山水景色;#33「竹波」則是藝術家以當地的竹子為材料,與居民共同完成作品,表達藝術家深受當地里山之美的感動;#34「聚落橢圓」中以民宅作為畫布,塗上鮮艷的線條顏色,在固定點上便能欣賞到數個完整的橢圓,具體表現藝術與村落的生活關聯。

5.水庫區域:本區域內有豐富的水庫及溫泉景點,以及風景優美的高瀨溪谷,其中高瀨水庫為日本境內少數的堆石水庫,兼具自然與人文資源價值,而當地也流傳著龍神的民間傳說,作品#14「龍」與#12「龍的棲家」即是以龍神湖傳說(大町水庫)作為創作來源。

五、地方文化資源盤點
    大町市自然與文化資源豐富,也促使首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便具備一定水準的活動及作品,從當地的文化資源盤點歸納出以下重點:
1.豐富的天然地理資源是大町市發展觀光的核心,除了是阿爾卑斯山脈路線與黑部水庫景點的重要交通口,也有不少水庫、高原、溪谷等美麗景觀,其中較為特殊的是用自然堆石而成的七倉水庫,在日本屈指可數;此外,大町市也擁有不少溫泉及山岳滑雪場,因此四季觀光是大町市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2.大町市因悠久的開發歷史背景,所以有許多珍貴文化財與人文資源,例如千年神社、寺院、民家建築與史前遺跡等;當地民間藝術以木雕為主,並擁有千年歷史的日本紙製作工藝。
3.農業為大町市主要的地方產業,好山好水孕育出豐富優質的農產品及加工品,當地也保有許多傳統製法的風味美食,而餐食小皿的陶藝製作也受不少當地人喜愛,因此「食文化」為大町重要的居民生活文化;此外,在鄉間地區仍可看見日本傳統的灌溉水車與生活文化。


表2-1 大町市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表
資料來源:實地自行調查與蒐集

六、田野調查發現
   透過田野調查的結果,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發現:
1.透過藝術祭活動規劃,有系統地完整介紹大町市的地理區域、景點及人文風俗脈絡,同時也了解到當地地方產業的發展情況;然調查過程中發現一些主要觀光景點的週邊環境,有不少空屋、荒廢民宅或是歇業旅館,例如木崎湖觀光區、大町溫泉鄉等,市中心區域的主要商店街也人氣冷清,也反應出日本鄉村人口過稀化與地方發展的長期性問題。
2.藝術祭幾乎以利用民宅、學校、荒廢空屋以及當地獨特環境空間,來做為作品展出地點,透過藝術與在地素材,對居民與里山的生活關係及地方特色有充分的表達,因此在藝術祭結束之後,能夠不增加對當地環境或景觀的負擔與破壞。
3.定點觀察藝術祭參訪者輪廓情況,可大約分為主要三種:包車行程為主的銀髮族、單獨、結伴共遊的日本年輕人與中年女性、以及當地居民等。銀髮族訪客多停留在開放式公共藝術作品區域,且停留時間不長,長者對於藝術祭作品的興趣也不高,多以瀏覽為主;對於作品能較花時間欣賞的仍以單獨或結伴而行的訪客為主。然各作品點的平均參訪人數仍不多,只有特定地點與時間限制的活動,例如藝術歌舞節目、動態型藝術作品展演等,當地居民及外來訪客人數攀升。此外,藝術祭雖有活動公車路線服務訪客,但發車次數較少,對遼闊且有一定距離的作品區域的交通接駁情況仍屬不便。

 

肆、結語

   整體而言,第一屆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透過大地藝術方式的表達,將大町的「食」生活文化,以及人與里山環境的密切生活關係,完整呈現策展的論述精神與目的,並可從策展的作品項目與內容、活動及細節規劃、志工服務態度的實地調查中,看出策展單位與參與人員的用心與認真,而北川富朗的大地藝術祭模式,在越後妻有、瀨戶內兩地的成功策展經驗之下,也已經發展出特有的活動型式與風格,例如活動護照、尋寶式路線規劃、結合地方民間創作與閒置空間利用等;然而從活動期間的四天田野調查中,觀察到參訪人數並不多,而區域接駁交通的便利性也尚未完善,參訪者需要自行開車或騎自行車,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從榮欣賞完所有作品與景點。因此整體來說,藝術祭的舉辦達到了對地方自然與人文完整風貌的初步性瞭解,然而對地方創生的效益,以第一屆的來訪人數情況來推測消費力對地方整體經濟的提升度,無法判斷是否創造了正面的藝術觀光效益,需要再更多時間的實際調查追蹤與數據資料的收集分析。值得肯定的是,日本大地藝術祭對於地方文化與產業的國際宣傳與介紹深度,絕對是具有實質效益與吸引力。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專書與出版品
    北川富朗(2014)。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台北:遠流。
二、網路資料
    百度百科。網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町市。 
    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官網。網址:http://shinano-omachi.jp/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