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彰化永靖「省心堂」田野調查

2019/02/21

 

2017年10月

壹、前言

   永靖鄉位於彰化平原區,地勢平坦,擁有濁水溪豐沃的沖積土壤,農業發達,自古以來便是平埔族的重要聚落地。清朝時期由於漢人來台開墾,主要是泉、漳、客三大族群,彰化境內客家人多來自廣東潮州,入墾時間較晚,多落腳在湳港、埔心、永靖等街庄,然因為先民來自中國不同區域地方。因此自我認知與分籍意識重,故族群間常為了利益紛爭或文化差異,而發生武裝衝突之事,例如泉漳械鬥、閩粵械鬥等;然而,經過多次民亂械鬥,族群間也開始產生洗牌挪移情況,因此彰化境內的客家人逐漸群居在永靖、埔心一帶。永靖地區早期是由粵籍先民開墾,並形成客家村落,祖籍為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的居民佔了全鄉約百分之七十,至今仍可在地方上的民家與信仰文化中,看到永靖的歷史發展脈絡,例如:堂號、堂聯、三山國王廟、公媽牌等。此外,永靖當地的傳統建築多為合院建築,其中有些民宅與漢系建築中軒亭(拜亭)結合的例子,例如餘三館、省心堂等,皆為建築精美之作,其中還可觀察到許多精湛的工藝與畫作,也能透過建築瞭解到先民對於堪輿風水、家族宗親的重視。
地靈人傑的永靖,從先民渡海來台開墾迄今,已約有三百年的地方發展歷史,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然而也有不少面臨凋零破敗的情況,因此本次田野調查就以損毀情況嚴重的敦厚村省心堂,進行文化資產的實地探查,也期盼能透過觀察記錄,深入瞭解文化資產保存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貳、永靖省心堂文化資產調查 

一、省心堂歷史背景   
   省心堂位於永靖敦厚村,約建於1923年,原為黃氏族人所有,屋主黃林松的祖父與父親皆經商有成,因此黃家擁有可觀的土地、樓房及珍寶等財富,當時屋主斥資興建省心堂,建築華麗巧工,處處可見精緻的石作、木作雕刻、樑間彩繪等,不少文獻也拍攝記錄正廳牆面有許多珍貴的彩繪墨寶文物,足以可見興建時的講究與奢華。然而屋主沾染惡習過於揮霍,家道中落,因而將大宅賣給當地王氏兄弟,時約民國20年左右,之後舉家遷離永靖,從此移居他鄉。
   本次田野調查發現,省心堂正身兩側護龍已翻修過,現任王姓屋主家族也仍住在堂宅附近兩側,該宅106年9月19日被列為彰化縣暫定古蹟進行審議,預計107年3月後才有可能機會確認其文資身份,然省心堂正身與軒亭年久失修,損毀情況嚴重,珍貴建築的存留命運未卜。

二、省心堂建築現況
   省心堂為一進一埕雙護一軒的閩式三合院,外圍有圍牆,主入口在正身前中央處,並建有軒亭。軒亭屋頂大脊的中間與兩側,均有人像交趾陶燒,亭內上方梁柱木構雕刻精美,橫梁間且有彩繪,亭子以四根亭柱支撐,原先應皆為圓木,但已有兩柱修補為磚造水泥柱,僅存兩圓木亭柱的石柱腳為八角形,各面則刻有動物花鳥圖案。軒亭外地上鋪有六角形地磚,六角磚因形似龜甲,故有長壽之意,常用在寺廟祭祀之處與傳統民宅的神明廳地板。對照2006年傅朝卿教授等編著的「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專書中,當時省心堂的文獻記錄照片,現今省心堂的建築木構已年久失修,多處破損嚴重,橫梁彩繪也多已斑駁落色。

正身大廳處僅剩兩片板門,其餘均已失竊,因此屋主以鐵皮圍封上鎖,並且不開放外人進入廳內,故無法一窺內部陳設與相關珍貴文物。前簷廊的圓木支柱破損龜裂嚴重,木材有腐朽情形,門板上方有木刻裝飾,以及左右花型門鈸;正廳左右次間開有圓形竹節窗,圓窗四周均為浮雕與彩繪,而左右稍間則為八卦窗,然竹節窗條多已損毀脫落,左右為對聯型窗飾,而窗的上方除了有書卷型窗飾,屋簷與牆面間有作工精美的帶狀交趾陶人偶,牆身則為斗子砌。合院的入口弧形圍牆立有四根磚造圍柱,高低兩柱之間有彩色磁磚與泥塑人偶的牆面裝飾,而建物正身屋頂是較為少見的硬山式木型馬背。整體而言,省心堂的木構、建物彩繪及交趾陶偶裝飾等,均作工精細優美,實為台灣藝術級的傳統建築之一。此外,省心堂內部因正廳的書畫文物與大廳門板曾經遭竊,屋主已不願開放外人參訪,故無法得知建築內部結構與文物保存的情形。

參、結語

   永靖省心堂是彰化縣內少數精緻優美、深具藝術價值的傳統建築,同時也見證了地方富貴家族的興衰。在本次實地調查中發現,近百年的古厝因年久失修,破損情況嚴重,而屋主因曾遭盜取珍貴文物,因此告知切勿撰寫相關文章公開於網路媒體,同時不願開放屋內書畫文物供人參訪;由此得知,台灣雖然已有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實施,然而文化資產的保存卻仍面臨到許多現實挑戰與難題,例如文物修復不易、宵小竊盜、修復財力與經費來源、私有財產權利、政府政策規劃力不足、文資審議會議運作問題、人民文化資產保存觀念強弱等問題。因此,如何讓更多人民願意積極主動守護珍貴的文化資產,而非消極地只能透過政府法令約束保護,造成更多因文資保存衍生的衝突對立問題,是進行文化資產調查研究後,需要思考的實際議題之一。另外,文化資產保存應非只有「點」的保護觀念,同時也要思考區域地理與歷史發展的脈絡性,以「線」、「面」來考量該列入保存的文化資產範圍,而有形文化資產也絕非只是形體的「展示」,如何讓人民能與之共生共存,也是思考如何避免文化犧牲在商業利益之下的可能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專書與出版品
張瑞和(1996)。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彰化:永靖鄉公所。
傅朝卿主持(2006)。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