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MIT」or「DIT」? -泰國文創記實

2018/11/22

2017年10月

壹、前言

   泰國為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起點,當時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政局也動盪不安,歷經這場危機之後,其他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市場迅速崛起,泰國的低成本的原料、勞力與代工優勢不再,因此政府決定結合創意與設計,發展文創產業來提升國家競爭力與經濟。泰國的文創產業發展重點有四大類型:1.文化遺產,例如:傳統工藝、歷史文化資產觀光、食文化等;2.藝術,例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3.媒體,例如:電影、音樂、出版等;4.功能性創意,例如:設計、時尚、建築、廣告、軟體設計等。目前泰國文創產業中的時尚、創意設計、電影、歷史文化觀光、泰國飲食、工藝等項目發展,已經開始發光發熱,泰國以重質的觀光策略,結合泰國文創發展與魅力城市的打造,在2016年吸引了全球3000萬人次造訪泰國,2017年預計觀光人數達到約3500萬,帶來約500億美元的商機,顯示了「文化軟實力」對國家長遠經濟的重要影響性。 
   泰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已經成了台灣學習的對象之一,政府也配合新南向政策的執行,不斷積極擴展雙邊的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而台灣民眾的熱門國外旅遊城市,泰國曼谷更是名列前十名;本次實地走訪泰國的文創市集、美術館與飲食學校等,體驗來自人民生活中的文化軟實力,並實際比較台泰兩國文創產業發展的情況。


貳、泰國創意市集

   市集(Market)是人類生活文化的活動表現,也是社會型態與在地風俗的縮影之一;從市集中可以發現各種民族的飲食文化、民藝、社會流行趨勢與消費需求等,以及人民的創意。泰國近年來積極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推動城鄉運用在地資源發展文化特色商品,加上逛市集或夜市是泰國人民的生活習慣,因此出現了許多新興的創意市集,結合了設計、美食、藝術、音樂、傳統工藝等文創項目,受到國外觀光客的青睞。本次實地探訪位於曼谷與華欣的創意市集,說明如下:
一、暢萃文創園區(ช่างชุ่ย / ChangChui Creative Space)  
位於曼谷郊區的暢萃文創園區,開幕於2017年6月,由於園區內有大型飛機的裝置設計,故常被華人觀光客稱為「飛機市集」。園區整體呈現出隨性、混搭、復古、時尚、色彩豐富鮮明的當代設計風格,一種對比強烈又和諧的建築與空間美感,而推動文創園區誕生的Somchai Songwattana,便是泰國知名時尚服飾
潮牌「FLYNOW」的創辦人兼創意總監,同時也是藝術家。「暢萃」的泰文原意為「不拘小節」,而此意涵也展現在創辦人當初規劃園區時,沒有藍圖,以及跳脫框架的設計風格。園區主要入口以老舊建築門窗及鏽鐵素材,營造出復古與工業風的色調與混搭設計感,與四周植栽顏色形成對比和諧的氛圍,進入之後,映入眼簾的則為園區地標的巨型飛機,做為酒吧與餐廳使用,並運用通透感的玻璃與鐵框,打造出具有工業風格的出入口,與飛機形成整體感。鄰近則有大型裝置藝術,而當代藝術創作與大眾流行文化的混合風地景,隨處可見。園區內有美食餐廳、文創商品店、咖啡店、或是電影館,多以回收或老舊建築的素材來做為設計基礎,各有鮮明的個性化空間設計,除了傳達出文創也能時尚有型之外,同時具體表現出「創意」與「跳脫框架」的「暢萃」精神。整體而言,復古與時尚、當代藝術與大眾流行、新與舊、工業風與綠意的園區創作設計風格,流露一種不矯作、對比和諧之美的設計精神,正如同商業與文創之間的關係。



二、懷舊小村(เพลินวาน/ PlearnWan)
位於泰國華欣的懷舊小村在2009年開始營運,運用大量的環保回收舊木頭,
以泰式復古及豐富色彩作為主要的設計風格,呈現出新時代的復古活力感。園區面積不大,以彩色的條狀木片搭建出幾何立體感的入口,內部則是復古氛圍的兩樓商店街型態,傳統泰式高腳屋的建築是主要特色,二樓商店外的走廊則為市集攤位,多數販售泰國道地小吃,有些攤位的設計相當具有特色。

此外,園區後方有小型摩天輪與遊樂場,提供民眾休憩或聆聽樂團演奏,二樓則有間民宿可供遊客住宿。懷舊小村的命名來自於英文Play與Learn的結合,園區販售陳列的商品或店內用品也多以復古懷舊為主,例如:零食、傳統飲食店、理髮店,甚至也能見習到昔日移民華人開設的當鋪、中藥舖等。

整體而言,華欣懷舊小村市集並非只是一般的懷舊美食街,園區的空間與商店設計具有創意,甚至是販售的商品或日常小吃類別,也盡量避免重複與忠於泰式風格,確實用心呈現與保存昔日泰國人民的生活文化,除了提供觀光遊樂的商業功能之外,也是一種對國內外觀光客的文化教育與宣傳,呼應了「PlearnWan」寓教於樂的涵義。
 

從本次實地調查中發現,泰國新興的文創市集強調創意與自我獨特性,注重整體設計與細節表現,並展現泰國民族的生活與文化風格,例如市集商店空間設計、建築與素材應用、園區告示牌或販售商品設計、用色鮮明豐富等,因此雖然市集的商業意味濃厚,卻不失美學與文化教育的功能,同時也能看出泰國在創意與設計方面,具有一定的水準與能力。

參、泰國當代藝術

   泰國藝術受到佛教與王權的影響很深,包括佛像雕刻、寺廟、佛塔、宮廷建築裝飾、壁畫等,尤其在泰皇拉瑪四世時期,鞏固了在宗教、國家、王權三大架構下的泰國國體,並影響泰國現代藝術的發展。1923年皇室邀請了義大利雕塑家Silpa Bhirasri為泰皇及皇室工作,1932年泰國政變結束君主專制之後,Silpa在政府支持下開始將西方藝術的創作技法與教育引入泰國,並成立泰國第一所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推動了泰國現代藝術的發展。70年代時期,泰國發展出了將傳統佛教藝術融入當代創作風格的「新傳統主義」流派,然而泰國藝術除了受到佛教文化與宮廷王權的歷史影響之外,在國家邁進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泰國的民主與政局其實是不斷受到軍事政變的挑戰,從1932到2014年間,泰國就發生過20軍政府政變,這種獨裁式的脆弱民主,讓不少泰國藝術家也透過藝術介入政治的行動方式,表達對政治社會的反思與不滿,然而在遭受軍政府嚴厲打壓情況之下,藝術家們開始轉向關注於藝術與人民生活的緊密關係。此外,在30年代之後,泰國現代與當代藝術的發展,是以曼谷的Silpakorn University為主要核心,直到8O年代亞洲地區經濟起飛,泰國經濟與社會蓬勃成長,泰國開始在曼谷之外的城市設立藝術學院,例如:清邁大學藝術學院,而私人的商業藝廊也逐漸興起,在90年代呈現快速成長,此時期也剛好是許多自海外學成歸國的藝術專業人士,也為泰國藝術界注入新想法與國際化資源。1994年時,泰國藝術家聯盟推動了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的成立,2012年泰國DTAC電信公司的創辦人Boonchai Bencharongkul更斥資設立了東南亞唯一的曼谷當代藝術館「MOCA Bangkok」,公開展示數十年來的私人收藏作品;泰國當代藝術近年來在國際藝術活動與威尼斯雙年展中,逐漸受到矚目與展露頭角,可以說是由一群有心的民間人士與藝術家,共同推動與支持下的成果。
   本次實地探訪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豐富多元的作品收藏,初步了解泰國當代藝術史的發展脈絡與風格,並探究與泰國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關聯性。

曼谷MOCA位於曼谷北面Chatuchak區,共有5層樓,由私人興建而成,目的旨為保存泰國當代藝術與文化。館藏約有八百多件,而建築設計具有相當的美學質感,室外有大型裝置藝術與銅塑作品,入口進去可看見本為義籍雕刻家,後來成為泰國當代藝術之父的Professor Silpa Bhirasri銅像。每層樓的作品主題不同,亦可探究出泰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與文化影響。針對館內的作品風格進行以下概括性的主題說明:

一、宗教文化主題
泰國藝術受到佛教文化影響相當大,館內擁有許多與佛教經典故事及教義意涵有關的作品,例如:表現智慧靜謐與慈顏的佛像銅塑、畫工精美寫實且色彩豐富、十分重視光影及構圖表現的宗教繪畫等,其中也大量收藏了清萊黑廟創辦人,同時也是已故國寶級藝術家Thawan Duchanee的創作,其作品風格多強調死亡與地獄的黑暗氣息,卻也隱藏了佛教中生死輪迴、天堂與地獄在於一念之間的深意。


   


二、國家社會與政治主題
除了出世的宗教文化藝術之外,MOCA也收藏不少泰國藝術家對國家社會與政治議題抒發的創作作品,呈現大膽寫實批判的風格,例如:歷史上有名的已故獨裁者,死後也成為人們手上布偶與傀儡的銅塑作品;似人似狗的裝置藝術作品,表達人民如飢餓與卑微的狗,不免給人悲傷與沉重之感;以宗教中的人物角色與經文故事作為隱喻,描寫人類因慾望或戰爭所導致的因果輪迴與血腥暴力,甚至人間就是地獄百態的繪畫,寫實風格皆十分強烈。 
  

三、其他主題
館中收藏的人物、風景繪畫與雕塑作品風格多元,除了有細膩寫實的的傳統宮廷繪畫之外,也有深受西方風格與技法影響的當代繪畫與雕塑創作等,至於當代數位媒體或影像藝術部分,則較少有收藏作品或相關特展。



   

     

                                      

   從曼谷MOCA的館藏中可以看出半世紀以來,泰國藝術教育與國家現代化的發展,已讓泰國的當代藝術具備成熟的創作水準與獨特性,同時也看見民間與私人力量對於泰國文化藝術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支持力與影響性。

肆、泰國食文化體驗

   泰國獨特的飲食文化聞名國際,從獨特的菜系、食材運用到飲食哲學,讓泰國在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文化觀光的國際競爭力。泰國地處熱帶,以米食為主,盛產水果及蔬菜,且地理環境資源豐富,加上受到鄰近國家與歷史文化影響,例如:回教、華人移民、鄰近寮國與緬甸等,故泰國五大菜系也反映出每個地理區域獨特的人文特色。泰國傳統飲食文化受到佛教影響甚深,「和諧順心」為重要的飲食哲學與烹飪之道。在傳統泰國菜中,由於泰國天氣炎熱,因此「新鮮」與「方便」的當地食材,以及開胃、解濕除氣滯的香草與香辛料使用,成為泰國飲食主要的烹飪原則。此外,泰國由於篤信佛教與相信輪迴觀念,對於肉類也盡量避免全雞全鴨的菜餚上桌,這與華人的飲食文化則有明顯不同,甚至在泰國東北部,也以食用昆蟲而形成獨特的在地飲食文化。
   「食文化」研究不僅只在美味菜餚,而是透過飲食文化了解不同族群的歷史背景發展與生活文化,而飲食所延伸出來的器皿使用、人文風俗習慣等,也會影響相關工藝與民藝的發展,甚至形成獨特的「食藝術」。食文化與食藝術也是文創產業中重要的項目之一,不僅能推動文化觀光與創造獨特競爭力,同時也是產業重要的根本之一:源於人民生活,一種生生不息與隨時創新的文化與藝術。
   本次實地調查泰國飲食文化的方式,是以Baipai Thai Cooking School廚藝學校的實作體驗為主,並觀察記錄民間市集的小吃文化,主要目的為貼近泰國日常飲食生活文化,並從中瞭解泰國近年興起的廚藝學校之發展運作情況,記錄泰國文創產業軟實力發展的創意與創新。

一、Baipai Thai Cooking School廚藝學校簡介
泰國曼谷目前有13家以上的廚藝學校,而Baipai Thai Cooking School成立於2002年4月,並獲得泰國教育部認可,並以田園景觀及泰式傳統高腳屋Villa的教學環境著稱,體驗道地的泰式氛圍。烹飪課程主要以半天為主,並有烹飪老師親自從旁教學及一同參與烹飪過程,有團體及個人課程可選擇,會事先準備烹飪廚具及新鮮食材,並由老師先行示範,學校還曾經獲得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卓越獎的殊榮。

 


  

二、教學方式與流程
本次實作體驗為半日課程,學校教學方式與流程說明如下:
1.課程注意事項說明:在進入廚房實作之前,學校人員會先說明課程要實作的菜餚有哪些,廚房內需要注意的事項等,而學員的午晚餐點即為學員學習的成果。
2.發放圍裙並進入廚房教室:依團體小組發放不同顏色的圍裙作為辨識,之後進入開放式空間的廚房教室,每一個工作台皆已備妥烹飪廚具與餐具,以及當天烹飪所用得新鮮食材與調味料,戶外並備有烤具。此外,烹飪之前都會要求學員必須洗手。
3.老師教學示範與學員實作:學校老師會先行實作教學,並發放食譜,同時解釋相關食材與調味料的相關烹飪知識,接下來學員開始實際製作菜餚,過程中老師會從旁指導與試吃,加以協助調整菜餚味道與擺盤。在學習烹飪過程中,學校人員亦會同步拍攝學習過程,並仔細對每個學員拍照。
4.學員成果發表與分享:完成各道菜餚之後,學校會協助將所有菜餚放置於開放式餐廳,讓學員彼此分享所學成果,同時會將每個學員的照片製作成專屬相框,讓學員們課程結束後帶回,做為學習記念,並可帶回當日食譜供日後烹飪之用。
   透過課程的實際體驗,確實能夠更深入了解泰國人民飲食的文化與習慣,例如泰國飲食雖然口味多屬濃重,但風味豐富平衡,大量使用蔬菜,也沒有大魚大肉或一次飽食的習慣,用餐習慣悠閒不急切,與國人傳統飲食文化不同。


  
 

  

   

伍、結論

   近年來泰國文創產業發展迅速,在藝術、設計、流行時尚與電影等產業方面的亮麗表現,逐漸獲得國際間的關注,台灣也配合新南向政策提高了與泰國文創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期盼有助提升國家軟實力的發展。在本次實地探訪泰國文創市集、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廚藝學校之後,歸納出泰國文創產業具有競爭優勢的兩項因素:
一、民間力量的推動與參與
本次參訪泰國知名的新興文創市集、MOCA Bankok與廚藝學校等,為民間私人力量與資金所創設,而泰國著名的設計中心TCDC或重要文創產業發展計劃,例如:曼谷時尚城市BFC計劃,藝術家、設計界、產業協會與企業家等的積極參與,加上泰國國族意識的凝聚力,是造就泰國文創產業發展有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文創生活化與商業模式的發展
泰國文創另一特色是發展以生活化為主的商業模式來結合觀光,例如創意市集、體驗食文化的廚藝學校課程等;文創市集並非只有侷限在所謂的「園區」,或是為了活化古蹟歷史建築而活化,而是在曼谷不少著名夜市中,也能隨處見到藝術與創意,而城市的飯店或寺廟建築也處處可見泰國人文的存在;飲食文化除了靠觀光客美食消費來推動之外,讓國際人士透過生活化的教學實作體驗,更深入了解泰國的食文化,並以社群與口碑行銷方式,吸引更多人前來體驗。
   泰國文創產業雖然商業氣息濃厚,然而卻透過文創生活化的方式,讓民眾習慣文化消費,並於日常中提升人民對藝術與文化的生活教育,加上國族與文化意識認同感與凝聚力高,民間力量積極參與產業發展,政府產業政策方向清晰,值得台灣文創產業發展作為參考與借鏡。


 
 

   

                    以上資料來源:曼谷實地自行拍攝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專書出版品與期刊
賴逸芳等編輯(2015)。2015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154-160)。新北市:文化部。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2013)。隨緣順心的泰國飲食哲學。心鏡宗教季刊,37,22-25
二、網路資料
看見泰國VT編輯部。與夢想的領航者聊明日泰國 專訪暢萃文創園區ChangChui Creative Space創辦人Somchai Songwattana。網址:https://visionthai.net/article/interview-changchui-somchai-songwattana/
Plearwan。Plearnwan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plearnwan.com 
大紀元Epoch Times。泰國王室渡假勝地華欣 懷舊小村也飄台灣味。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29/n2859877.html
Bios Monthly編輯部。穿梭斑斕的泰國藝術叢林(一):當傳統與現代在曼谷相遇。網址:http://www.biosmonthly.com/weekly_news_topic/7861
慢遊泰國。MOCA Bangkok 當代藝術博物館。網址:http://chanho85.blogspot.tw/2015/10/moca-bangkok.html

[回列表]